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今天我们来聊聊光唇鱼,以下6个关于光唇鱼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农业知识。
本文目录
光唇鱼吃什么
光唇鱼不但吃水草,还喜欢咬鱼,即使体型稍大的鱼类也逃不过被它咬的噩运。
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形态特征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吻褶短,未掩盖上唇,边缘光唇;成体吻部具粒状角质突起。口下位,马蹄形。
上颌末端部达眼前缘垂直线,上颌围在下颌之外;下颌前缘几平直,具锐利角质,完全裸露。上唇比下唇瓣为狭,下唇瓣分为左右两侧,其间距较宽,约为口宽的1/3。唇后沟较短,在颐部中断,间距宽。
须2对,均细长,吻须约为颌须的1/2,颌须比眼径稍大。眼中等大。背鳍外缘近于平截,其末根不分枝鳍条稍粗硬,但顶部柔软,后缘具细锯齿。
光唇鱼(溪石斑鱼)的养殖技巧是什么?
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最好为活饵,并依鱼种规格,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投喂。投喂时,采取定量投喂,一般前期占鱼体重的10~15%,后期为5~10%。投饵时间以早上5~6时和晚上7~8时为佳。
合理混养: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养殖光唇鱼的鱼池中投入白虾自繁自养或罗非鱼夏花鱼种混养,光唇鱼的残饵和粪便作为白虾和罗非鱼的饵料,而白虾和罗非鱼是光唇鱼的优质饵料,使鱼塘生态取得平衡。
日常管理:光唇鱼养殖时要求水温在14~30℃,盐度12~35%,PH值7.8~8.4,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并要求日变化幅度不能过大,日换水量一般要求1/3~1/4。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的交换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就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及时采取机械抽水或增氧机增氧。另外,要经常巡塘,注意安全生产。
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石斑鱼,罗丝鱼。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
分布广,为产区的小型经济鱼类,肉鲜美。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长时间加热能将毒素破坏。因体色鲜艳,浙江选取3.5厘米的同类幼鱼出口外销,作为观赏鱼类,创值相当可观。
扩展资料
池塘养殖
1、养殖池条件:池塘可在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而成。条件要求为: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好,硬泥底也可以;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
2、清塘及人工鱼礁投放,鱼池经曝晒、清淤后,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石斑鱼喜钻洞的习性。
3、鱼种放养。养殖的鱼种要求活力强,无病,体色偏黑色,并进行大小分养。放养密度必须因地制宜,一般鱼种规格100克/尾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0.5尾左右。
4、饲养管理
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最好为活饵,并依鱼种规格,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投喂。投喂时,采取定量投喂,一般前期占鱼体重的10-15%,后期为5-10%。
投饵时间以早上5-6时和晚上7-8时为佳。
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养殖石斑鱼的鱼池中投入白虾自繁自养或罗非鱼夏花鱼种混养,石斑鱼的残饵和粪便作为白虾和罗非鱼的饵料,而白虾和罗非鱼是石斑鱼的优质饵料,使鱼塘生态取得平衡。
日常管理。石斑鱼对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日常管理要注意。养殖时要求水温在14-30℃,盐度12-35%,PH值7.8-8.4,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并要求日变化幅度不能过大,日换水量一般要求1/3-1/4;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的交换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就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及时采取机械抽水或增氧机增氧。另外,要经常巡塘,注意安全生产。
收获。石斑鱼对低温忍耐力较差,一般宜在寒流未临前完成收捕。对少数未达商品规格的石斑鱼应作越冬处理。
网箱养殖
1、养殖场地的选择和网箱制作类同鲈鱼的网箱养殖。
2、养殖季节。石斑鱼的生长期在浙江海区一般为5-11月,石斑鱼从50-100克体重的鱼种养到400-600克商品鱼需要14-16个月时间。一般采用二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
一种是从第一年5-7月份收购的100克左右鱼种养到入冬前体重达到150-200克,经越冬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4-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当年在入冬前可养到400-600克商品鱼出售。
3、养殖密度。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认为规格为3×3×3米网箱其年放养密度为10千克/平方米为宜。这一放养密度可达到较高的成活率,总增重率和净产率都高,而且饵料系数低。
4、饵料和投饵技术。鱼种经运输,分养入箱后需7-10天的时间适应环境条件,才能开始摄食。在正式投食前应进行驯食,其饵料主要为下杂鱼,饵料系数一般为7-8:1。采用配合饵料时需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石斑鱼对摄食饵料的习惯性较强。
以投喂下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饵料有一个较大的适应和过渡过程。二是配合饵料的配方要合理,其蛋白质含量不宜低于40%,三是石斑鱼如遇饵料不适口或鲜度不够,即会吐食,因此需考虑适口性。
四是需制成软颗粒,其大小应与石斑鱼的口径一致。石斑鱼性多疑,对饵料选择性强,因此,投饵技术对石斑鱼摄食影响很大,投饵时间为上午8-11时,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5-10%,投喂方式应慢投,待鱼吃完再投。石斑鱼一般不食沉入网箱底部的饵料。
5、越冬管理。每年12月份至翌年4月份水温下降至15℃以下,石斑鱼基本不摄食不游动,进入越冬阶段。
越冬海区选择和网箱结构。选择流速缓,风浪小,最低水温在8℃以上的海区。为减轻潮流、风浪对越冬鱼的影响,在越冬网箱的四周应设置一些空网箱来减缓水流和风浪对越冬网箱的冲击,同时在网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越冬器材,倒挂麻袋或附设硬质塑料笼和管子。
越冬鱼种放养密度。一般放养规格200克/尾的鱼种,密度为350-400尾/箱。越冬期投食应选择在风和日暖天气,投喂量少一些,但饵料质量要好一些,尽量投喂活饵料。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室内加温越冬或土地塑料大棚越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斑鱼养殖技术
光唇鱼的介绍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石斑鱼,罗丝鱼。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
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下光唇鱼(溪石斑鱼)的养殖技巧啊 包括它的生活习性、饮食、繁殖周期
养殖应该知道:一般生活在山区溪流中,生长水温1-28度,最适合生长水温为20-28度之间,15度以下时生长减慢,30度以上水温进入夏眠。喜清水高氧、喜群居、喜碱性水质,光唇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杂食性,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鱼塘规模不大的话不容易养好,这种鱼喜欢碱性,而平常水容易边酸性。
光唇鱼(溪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俗称:石斑鱼,罗丝鱼。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
生活习性: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分布及经济价值;分布广,为产区的小型经济鱼类,肉鲜美。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长时间加热能将毒素破坏。因体色鲜艳,浙江选取3.5厘米的同类幼鱼出口外销,作为观赏鱼类,创值相当可观。
光唇鱼的品种
如题
鲤科 Cyprinidae 光唇鱼属 (石【鱼宾】属) Acrossocheilus 鱼类 (下辖约25种)
阿雷县光唇鱼(阿卢恩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aluoiensis (H. D. Nguyễn, 1997),分布于越南
保乐县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baolacensis V. H. Nguyễn, 2001,分布于越南
北江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beijiangensis H. W. Wu & R. D. Lin, 1977,分布于北江水系
多耙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clivosius (S. Y. Lin, 1935),分布于南盘江、西江等水系
条纹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 (Steindachner, 1892),分布于中国
半刺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Nichols, 1925),分布于中国
大鳞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ikedai (Harada, 1943),曾用名 Poropuntius ikedai 分布于海南
虹彩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iridescens ,曾用名 Acrossocheilus yuanjiangensis 分布中国
吉首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jishouensis J. Zhao, X. L. Chen & W. W. Li, 1997,分布于湖南
薄颌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kreyenbergii (Regan, 1908),分布于中国
北越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lamus ,分布于越南北部
长鳍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 曾用名 Acrossocheilus
stenotaeniatus 分布于亚洲
大眼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macrophthalmus V. H. Nguyễn, 2001,分布于越南
软鳍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malacopterus E. Zhang, 2005,分布于中国云南、两广、贵州
宽口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monticola (Günther, 1888),分布于长江
多带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multistriatus Z. J. Lan, B. P. Chan & J. Zhao, 2014,分布于珠江
台湾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Günther, 1868),分布于台湾
侧条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Nichols, 1931),分布于中国
似细身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rendahli (S. Y. Lin, 1931),分布于中国
小刺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spinifer L. Y. Yuan, Z. Q. Wu & E. Zhang, 2006,分布于福建、广东
温州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 K. F. Wang, 1935
武夷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wuyiensis S. H. Wu & H. X. Chen, 1981
老挝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xamensis Kottelat, 2000
越南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yalyensis V. H. Nguyễn, 2001
云南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Regan, 1904)
云南光唇鱼的简介
编号: 5929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亚科: 鲃亚科 拉丁亚科: Barbinae 中文属名: 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 Acrossocheilus 拉丁种名: yunnanensis 定名人: (Regan) 年代: 1904 中文名: 云南光唇鱼 ogenus: Barbus 原始文献: Ann. Mag. nat. Hist. (7)13:191. 1904. 模式产地: 云南 俗名: 马鱼 生境: 喜栖居清水环境 类型: 6 国内分布: 珠江水系, 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 特有: y 资料来源: 云南鱼类志[上册]:209-211. 动物学杂志 2(3):157. 水生生物学集刊 5(1):16. 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287-289. 为中下层的定居性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性杂食,以丝状藻为主,水草次之,也食一些动物性饵料。5-7月在流水中产卵,个体不大,常见多为15-20厘米。分布于珠江水系、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肉可供食用。产量颇大,具一定经济价值。卵有毒,尤以产卵期毒性最大,误食鱼卵而中毒者,症状为腹胀、腹痛、恶性呕泻、头昏头痛等,须及时治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光唇鱼(光唇鱼繁殖关键技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农业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